(相关资料图)
当年如果国民党军炸毁了泸定桥,红军就算插翅也飞不过大渡河,历史也许就要改写了。那么,当时,国军为什么没有炸毁泸定桥呢?是上级没有下达炸桥的命令吗?当然不是,其实,这里面是有几个原因的。
泸定桥乃康熙44年,由四川巡抚岳升龙上奏朝廷,康熙大帝令户部拨款4万两白银,四川省征集几百位能工巧匠,加上附近几千名壮劳力,历时7个月所建成。康熙帝亲笔书写“泸定桥”三个字桥名刻碑立于桥头上,风雨中伫立于大渡河上三百余年,极大的方便了两岸的交流和商业往来,炸了它,可是一件要被老百姓骂八代老祖宗的缺德事。且它的历史和象征意义已经大于它的使用意义。康熙御书桥名的石碑立于桥头上,要炸毁此桥,是要冒极大的风险的。 二是,国军行动迟缓,没料到红军会这么快就赶到,240多里山路,全靠双腿,红军在24小时内赶到,在敌人看来,这简直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。另外,国军还有一个团的援军也正在路上,想等这支援军过桥后再炸也不迟,所以只是暂时拆掉了桥上的木板。如果友军先到了就再铺上木板,让援军通过,如果红军先到了呢,感觉自己如此多的人马守住桥头,有强大的火力压制,红军是爬不过来的。守桥部队是四川军阀刘文辉部,没和红军打过交道,哪里知道厉害无比的红军呢! 第三个原因是,炸掉泸定桥,虽然阻止了红军渡河,但也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不便。因为泸定桥的意义太重大了,上下游几百里就这一座桥,以后再重建那是相当麻烦的。再者就是,刘文辉部是地方军阀,与南京国民政府貌合神离,国民党军委会的命令到这里就要打折扣了。蒋介石给刘文辉的命令也不是立即炸毁泸定桥,而是说危机时刻,可以考虑炸毁,这个命令就富有弹性了!炸不炸的决定权在刘文辉的手下将领手里。至于蒋委员长为何会下这样的命令,今人推测是老蒋想把红军引入四川军阀的地盘上,让其两败俱伤,然后他坐收渔翁之利,这也是老蒋一贯的做法。 最后一个原因嘛,多年来都是据传,说是刘文辉早就投靠红军了,他是我党地下工作者,后来老刘不是起义投诚了嘛,解放后还在政府内担任要职。红军飞夺泸定桥,战斗并不太激烈,敌军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阵就撤了,至于真假,现在谁也说不清了。以上原因,综合分析看来,还是第一个原因毕竟靠谱。毕竟泸定桥意义重大,炸毁它要背负极大的风险。敌军撤掉了木板,在桥头布置了加强的火力,用轻重机枪封锁只剩下铁索链的泸定桥,对手是无论如何也爬不过来的,所以感觉这样做是万无一失的,他们觉得没必要炸毁大桥。但是他们严重低估了红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,英勇的红军战士是无所不能、无坚不摧的英雄部队,远非地方军阀所能比拟的,敌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估计红军,当然是要失败的。